电影 云图 第1集

简介

汤姆·提克威拉娜·沃卓斯基莉莉·沃卓斯基 汤姆·汉克斯哈莉·贝瑞吉姆·布劳德本特雨果·维文吉姆·斯特吉斯裴斗娜本·卫肖詹姆斯·达西周迅凯斯·大卫大卫·吉亚西苏珊·萨兰登休·格兰特 电影 德国美国香港 2012 查看整部剧情
1850年,南太平洋,美国公证人亚当·尤因(吉姆·斯特吉斯 Jim Sturgess 饰)在船上被不明寄生虫病折磨,他用日记记录下自己所见所闻;1931年,苏格兰,落魄青年罗伯特·弗罗比舍(本·卫肖 Ben Whishaw 饰)为音乐大师记录曲谱,受到半本旅行日记的启发创作出了恢宏壮阔的《云图六重奏》;1975年,美国加州,小报记者路易莎·雷(哈莉·贝瑞 Halle Berry 饰)冒着生命危险调查一桩核电站丑闻,在老唱片店她被一首不知名的乐章打动;2012年,英国伦敦,被囚禁在养老院的出版商蒂莫西·卡文迪什(吉姆·布劳德本特 Jim Broadbent 饰)揣着一叠由女记者写成的纪实文学,打算将自己的“越狱经历”拍成电影;乌托邦未来,首尔,餐厅服务员克隆人星美-451(裴斗娜 Doona Bae 饰)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和反抗人类,她在人类图书馆看了一部飞跃老人院的电影;文明毁灭后的未来,夏威夷,牧羊土着扎克里(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饰)对高科技文明的先知心怀敌意,他的部落唯一相信的女神叫星美…… 不同的人物、场景和事件在时空中更迭变幻,不变的是每个主角身上都带有彗星形状的胎记。它像亘古灵魂的烙印,将人性中的反抗精神代代延续,最终织成一幅浩瀚璀璨的云图。 文学作品的影像化一直是一个讨论的热点。《云图》的原著小说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有一点却是公认的——这是一部相当难以影像化的小说。在拍摄之前很多人就表示质疑电影能否传达原作的精髓,上映之后也引来诸多恶评,遭到一众媒体的口诛笔伐,认为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是错误的。但我仍然赞同原作者大卫·米切尔的看法:电影就是电影,为何要用小说的标准来衡量?有些东西适合去电影院看,但是也不妨同时再阅读小说。两者是要给观众不同的选择,而不是消灭另一个。         人们常以批判苛刻的态度来谈论文学的影像化改编,即电影和电视的兴起,认为其稀释了文学的细腻精微之处,鲜能传达原著的精髓。这种看法无疑是偏颇的。亚里士多德将人当做“逻各斯的动物”,这一界定其实含有语言高于形象的含义。在西方思想史上,语言对形象的优越始终与对理性的崇拜紧密相联。“看”作为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远在语言这种理性的方式之外。在理性、感性的二元中,形象与看相对应,语言与阅读相对应,前者又与感性相对应,后者与理性相对应。这种二元的对立导致“看”作为一种感知世界的方式永远处于理性的语言方式之下。但是影像化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视觉文化的主导就是对语言文化模式的抛弃和断裂。这个世界本身就是由语言和形象所构成,视觉化不能够取代语言性的话语。         “好莱坞大片”在很多时候成为“流行电影艺术”的负面代名词,对不少人来说,“好莱坞”代表了最低公分母的商业化。虽然在这一文化逻辑下产生了一些粗制滥造的低速商业片,但是与此同时也不乏佳作。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好莱坞风格内在的流行主义,也意味这这些作品所达到的文化渗透之深广度,是小说或者诗歌远远达不到的。实际上,影像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媒介方式,其出现也是必然的。从纸上文本朝影像化发展,艺术的本质没有变化,只是媒介的性质和艺术的承载体的创新。         阿瑟·凯斯特勒在《创造的行动》里提到,“衡量一个艺术家的独创性,简单地说,必须看他在创作时能否摆脱成规的束缚,开创出新而独特的典范。真正的创新,必然能骤然地将过往被漠视的经验加以转化,创造出新的纪元、新的运动、新的学派,建立起新的经验体系。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每一种表现形式决定性的转折点,必然都能在既存的形态中推陈出新,这是种深具‘革命性’的发现,不仅具有毁灭性又带着建设性,也迫使我们对旧有的价值进行重估,在永恒的游戏中建立起新的规范。”         不仅是从文字到影像化,艺术承载体的创新,《云图》在结构和叙事的方式上相较其他电影进行了创新。尽管这种创新的尺度并不好拿捏,成果也带来了诸多质疑和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