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地下1995 第1集

简介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米基·马诺伊洛维奇拉扎尔·里斯托夫斯基米里亚娜·约科维奇斯拉夫科·斯提马科恩斯特·施托兹 电影 南斯拉夫法国德国 1995 查看整部剧情
影片通过三位主人公——知识分子和投机商马高、他的朋友黑仔、他们共同的爱人娜塔莉——传奇般的人生展现了导演对南斯拉夫这个民族的理解与复杂情感。 影片虽然长达两个半小时,却一点不让人感到冗长,全片充满了奇思异想,有着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史诗片。电影情节虽然有些荒诞不经,但却准确地描绘了二战时期南斯拉夫的社会状况,大胆揭露了一些投机的战争英雄英勇事迹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影片的基调是幽默和讽刺的,又十分活泼轻松,很欢快,甚至可以把影片当作喜剧来看。影片人物个性十分奔放,张扬,该片处处洋溢着创作者的激情。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处理史诗题材的天才手段展露无疑,由于该片深刻的讽喻,不少影评家将该片与俄国1995年的《毒太阳》相提并论。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本人也获得了当年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在得遇《地下》之前,我印象中最好的“史诗电影”是安哲·罗普洛斯的《流浪艺人》。或许,在其他人眼里,《乱世佳人》抑或《美国往事》更具史诗特质也说不定。倘若某天我患上了鲁迅先生的“十景病”,大概也会像那些热衷于分门别类的同学们一样,搬出十部印象最深的史诗电影来显摆一下的。但无论如何,我到底是被《地下》给吓住了。或而就像许多人说的,这是库斯图里卡的野心之作。亲眼目睹了那份浩大的关于地下都市的惶恐之后,我的心兀自觉得狂热而寒冷,一种细小而强大的南斯拉夫式的异乡情感侵袭了我。这种情感里有一种濒危的珍贵,再也无法肆无忌惮地说出口。那个炮火之乡,小心翼翼地被折叠在许多人的上衣口袋里,唯有在梦中才敢悄悄掏出来窥看。 生命的态势大抵都是纷繁错杂的罢,就像布瑞吉和马尔科欢喜冤家式的“表演”,如若一场洋洋洒洒的大戏。那诡谲的被偷窃的年华纵然能以“戏中戏”瞒骗过去,而藏匿于时间夹缝中的毕竟是那活生生的“20年”,即便布瑞吉至终都逆不过那多出来的五年。拨慢了五年的老钟,到底开始露出了锈迹斑斑的狰狞。时间催白了布瑞吉的华发,而他的心态却永远都比殚精竭虑的马尔科年轻5岁。那是人性掌控下的扭曲的真相。于“地下室”而言,却而有了双重的读解:战争中,它是“庇护所”;战争后,则沦为了“活坟墓”。 获奖情况 第48届戛纳电影节  (1995)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